close

面對未來,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身處面試、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, 世界各國領導人、國際一流大學校長都疾呼:「表達溝通能力是未來關鍵競爭力。」 台灣學生在口語表達上卻有四大病徵類型:沉默羔羊、火星人、裝可愛和驚弓之鳥。

文∣許芳菊 攝影∣張緯宇 繪圖∣水腦 節錄∣親子天下20期 2011-02-25 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身處面試、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,如何流暢、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,如何順利與人溝通、分享、討論,甚至說服、影響別人,已經愈來愈重要。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,紛紛透過教育、訓練,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。

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:「新加坡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,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,才能在二十一世紀跟別國競爭。」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‧伯克(Derek Bok)提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八個教育目標,其中以「表達溝通能力」最為重要。

環顧世界各國,中國大陸從中小學開始就安排「口語交際課程」,來培養孩子口語表達溝通的能力,尤其在上海世博期間,政府更大力推廣這樣的課程。例如,他們會在課堂上模擬演練,「家裡電話鈴響了,拿起電話該如何有禮貌的回答?」還會設計各種「問路」、「問候」、「辯論」、「討論問題」的情境,讓學生在課堂上實戰演練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。

經常到大陸觀摩教學的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也發現,在中國,幾乎每一堂課老師都在做口語表達的訓練。例如,從朗讀文本開始,他們就會教學生讀出文章的文氣、了解文字中的情緒、語調,自然的帶出說話技巧。

香港的口語表達訓練,則和閱讀推廣緊密結合。實際走訪香港的小學,會發現他們的閱讀課程,都有大量的討論、發表、聆聽、回饋與評論的訓練。例如,香港播道書院小二的閱讀課,老師除了大量提問,還會邀請學生上台口述故事重點,並且會把評分的項目清楚的寫在黑板上,包括內容(1~5分)、流暢(1~5分)、音量(1~5分)。台下的同學必須專注聆聽,因為當台上同學發表過後,老師會請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趴下來,為台上的同學一項項舉手給分。評分完畢,老師也會詢問小朋友評分的理由。這樣的閱讀討論發表練習,讓大部分的香港小學生都能大方站到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
歐美國家的學生更早已習慣討論、發問、上台報告。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,西方教育認為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思想訓練,所以每一堂課都要設計讓學生應用到表達的機會。老師講完一個原則,就會讓學生挑戰這個原則、辯論這個原則。「所以到任何一個場合,他們的學生都樂於發問,絕不會出現台灣多數出現的狀況,連個舉手的人都沒有,」游梓翔說。

台灣口語表達的病症

當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,台灣教育現場,至今卻仍普遍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。從小學到大學,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佳,「不敢說、不會說、說不好」,是許多人對台灣學生的印象。

洪蘭指出,「人和」就是溝通的能力,講話不得體或說的時機不對,都會得罪人。但她最近發現,台灣學生連最基本的講話都需要改進。他們上台報告時,說的句子不完整,而且缺乏邏輯,不知所云,讓人聽得很辛苦。

口語表達力需實際練習

黑幼龍認為,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,就像在學游泳,不能只看教學指南,或背標準答案,一定要讓學生實際去練習。但台灣的教育,長期缺乏練習口語表達的環境,有時甚至誤以為口語表達就是國語訓練,或是演講比賽訓練。

游梓翔感慨的指出,「如果你去看中小學的演講比賽,你會很驚訝的看見,許多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國語比別人標準,動作比別人精緻,可是卻比別人虛假,台灣的演講比賽經常是一個充滿虛假的活動。」

缺乏全面性、有方法的口語表達訓練,使得許多人無法發展出該有的溝通表達能力。台大教授林曜松就認為,溝通能力不佳的責任不能全推給學生,因為即使到了大學,大部分的課程仍以學生聽講為主,少有閱讀和討論。考試也多為選擇、填充或簡答,較少思考的訓練。

口才訓練,就是腦才訓練

面對未來,不論是國際化的競爭、職場上的要求或個人生活、學習上的需要,口語表達能力,已經成為新世紀的軟實力。游梓翔有所體悟的指出,身處在學歷貶值的時代,「口才」已經不等於只是「口才」。它代表了這個人在想什麼,他的思考、邏輯、表達能力,甚至EQ的能力,「口才訓練其實就是腦才的訓練。」

這樣的腦才訓練不只是開一門說話課、或舉辦幾場演講比賽就足夠,它需要的是台灣教育現場,教與學的大改變。從訓練被動聽話、只會背標準答案,轉而培養出主動思考,熱情分享、勇於表達的新世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uu 的頭像
    yuu

    埔墘資優秘密花園

    y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